| 网站首页 | 淘宝乐园 | 一饱眼福 | 新法速递 | 微信 | 年历 | 办公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丛林网 >> 先生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构建“54321”自主学习模式   实施阳光高效课堂教学          【字体:
构建“54321”自主学习模式   实施阳光高效课堂教学
作者:刘 毅  马…    文章来源:灵壁县广志外国语学校    点击数:2921    更新时间:2013-05-28    

 

构建“54321”自主学习模式   实施阳光高效课堂教学
灵璧县广志外国语学校   刘 毅  马树喜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阳光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根据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借鉴兄弟学校先进教学经验,创建了“54321”自主学习模式。
    一、构建“54321”自主学习模式
    课堂教学“五步流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点拨提升——落实反馈
    教学设计“四个要素”: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配合、教学方法
    教学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课堂教学“两个追求”:阳光、高效
    教学注重“一个环节”:阅读文本
    核心思想:先学后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教”是学生互教互学)。
    教师作用:设计“学什么”,指导“怎么学”,检查“学好吗”。
    二、自主学习课堂基本模式
    文 科:精彩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学生读书、 查资料、阅读相关文章——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回答问题 、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评价、点拨、拓展、提升—— 练习、 巩固反馈(当堂完成)。
    理 科:精彩导入——明确目标——出示第一组题(得出结论、规律,可在当堂做,也可在课前预习)——给出第二组题(理解、利用结论、规律)——展示第三组题(巩固、落实 、拓展,当堂完成)。
    三、操作程序
    1、教师设计的每个问题(每组题),首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再随机指定学生(第几组第几号学生)展示 ,最后教师评价、点拨、强调、拓展和提升。
    2、各班要将学生分成8—10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并编号(比如张伟为第三组第4号),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如组长、副组长、研究人员、记录员、发言人、监督员等),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小组之间形成竞争。
    3、课堂结束前,由科代表或教师对学生给予激励评价,并评出优秀学习小组。

●“阳光高效课堂”的内涵

     一、“阳光”:是一种比喻,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期盼和追求。课堂教学中的“阳光”,指的是教师和学生的积极状态。
     1、阳光具有普照性。人人得到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有教无类,把关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2、阳光具有温暖性。人人得到关爱,体现了教育的光照性。我们要用赏识、激励等教育手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阳光具有光合作性。人人获得成功,体现了教育的成长性。我们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让学生在“吐故纳新”中不断成长。在经受挫折中学会坚强,在战胜失败中获得成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自主发展。
我们实施的“阳光”教育,就是要像阳光一样,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用爱心点燃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激励引领激励。就是要关爱、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主自强、自信乐观、坚毅向上,具有“阳光”性格的“阳光”学生。
     二、“高效”:课堂教学高效的问题描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中的“高效”有三个指向,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结合。
     1、效果:指教学结果和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反应课堂的“扎实”。不能偏离或有悖于教学目标,最后用“达标测试”来检验。
     2、效率:指取得的效果与投入的时间、资源的关系,追求投入的消耗最低化和取得效果最优化,反应课堂的“充实”,看的是课容量。
     3、效益:指的是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整体收益,反应课堂的“价值实现”,从整体上能实现学生的发展价值。
具体的说: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收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生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成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三是师生状态积极化。课堂教学的阳光性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状态上。一般来说,师生状态越积极对课堂吸收应该越好。对学生来说,阳光状态尤其突出提高学习效能,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热情、改善学习能力。

●“54321”自主学习课堂解读

 “5”:课堂教学“五步流程”
         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点拨提升——落实反馈

     一、明确目标: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学习活动中都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学习行为。不仅是学习的出发点,而且是学习的归属,同时还是学习效果评价的依据。
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若定不准学习目标,必然会导致学习的偏差或失误。所以,老师们要根据编辑意图,依据单元(章节)训练重点、导语及课后“研讨与练习”、“各类练习”、“本章小结”等,定准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且不可大而空。目标要“少、小、实”,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要把“学习目标”贯穿于
教学(学习)的全过程,落实到教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去。绝不能写在小黑板上挂出来,让学生读一遍完事。因此,学习中、练习时和课后总结都不能忘记对照、检查“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简言之,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学习上有困难的,要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并鼓励学生要增强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三、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成单位,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合作学习有四个特征: 一是有明确的小组讨论,或需解决的数学任务;二是小组内成员面对面互动;三是小组内有相互合作帮助的互动的气氛;四是小组内人人参与,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
     1、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小组。一是合理分组:没有组织的学习,就会使课堂变得散漫、无序。所以,小组是合作学习的首要前提。一般低年级2—4人一小组,中高年级4—6人一小组,初高中6—8人一小组为宜。以4 人小组为例,人员组成应按1 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比例最为科学合理。二是合理分工:小组划分后,每个成员都要赋予一定的责任。如可设组长、主持人、记录员、发言人、监督员和研究员等。
     2、选择恰当时机,适时进行交流。(1)在新旧知识衔接,沟通知识之间联系时,进行合作交流;(2)在教材重、难点处,进行合作交流;(3)在归纳法则、规律和概念时,进行合作交流;(4)在解答开放性题目时,进行合作交流。
     3、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一是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二是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否则将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四、点拨提升:课堂教学时适时而巧妙的点拨,不仅能积极地发挥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更能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束缚,获得新的发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发挥点拨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1、要在上新课前,导入点拨。教师可以通过激情导入、情境导入、复习旧知识导入等,点拨学生本节课要学的相关新知识。导入要快,3—5分钟内完成。
     2、要在提问时,注重点拨。课堂上,一方面,教师要放得开,舍得把权力放给学生,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另一方面,教师适时地点拨会让学生的思路开阔起来,气氛活跃起来。许多时候,学生不能回答问题,不是因为问题太难,而是学生不知道该从哪方面去想、去表达。这时候教师可以试着改变一下问法,或许情况会有
所改变。教师也可以做一下引导,相信不会再有尴尬的情况出现。
     3、要在交流讨论时,适时点拨。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角度不同,对一些问题的思路、结论有争议,而且各执己见,莫衷一是。这时教师要针对学生争议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进行适当的点拨。或给予正确的解释,或启发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方法、步骤进一步探讨,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或是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里需要注意,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与意见,教师的“点拨”,绝不能“越俎代庖”,要适可而止,还是要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
     4、在总结中,注意点拨。这样的点拨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
     5、在点评作业时,随机点拨。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点拨,使学生们认识到自己哪一部分知识掌握的不好;对个别学生的错误,要单独点拨,这样学生能有更深刻的印象。 
  五、落实反馈:教学反馈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 ,经过对方处理后产生的效果再输送回来 ,并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应用反馈原理十分重要,作用也很大。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使学生辨识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对教师来说,反馈信息可使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调整教学程序,改进教学方法,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预习反馈要及时。课前布置的预习,学生是否落实,教师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这既是对学生预习结果的检查,又是学生交流提高的过程。
  (二)不同角色间的反馈处理要恰当
     1、教师善意的评价,是取得良好反馈效果的保证。在充满热情鼓励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将乐于反馈表露学情,会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乐趣。教师的热情鼓励将会使学生树立自信,学会探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本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学生之间欣赏性的评价,体现了对个别差异的关注。学生互评有利于相互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要指导学生评价时语言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而不要过于面面俱到。
     3、师生之间平等的评价,使课堂效率不断提升。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拉近距离的柔和剂。学生希望老师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一同去讨论、探究、反馈、评价,收获的是快乐和满足。
  (三)课后反馈,完善自己。课堂教学反馈,不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活动,课后,教师还要通过多方面的分析、正确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写好课后反思,在反馈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教学设计“四个要素”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配合、教学方法

     一、教学环节:
     精简教学环节一定要精减,这是践行“精教多学、创生人本、阳光、高效课堂”的一个关键要素。只有环节精简了,话题才会更有张力;只有环节精简了,教师的话语才会简炼;只有环节精简了,学生的学习探究时间才能得到保证。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整合”恰到好处。整合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是一个深层次的教学内涵。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精心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相关的信息技术,并运用辩证法和系统论原理将上述诸因素合理组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精心实施教学,力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我们认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至少要整合成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即让优秀学生“吃得好”,中等学生“吃得饱”,后进学生“吃得了”。不欠堂,不拖堂。
     三、师生配合:
     师生配合即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师生配合进行合作学习,必须防止两种倾向:
   (1)把讨论变成了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发言。刚开始时,大家(特别是学生)都觉得讨论这种形式比较新鲜,于是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基础差的同学受到了排挤,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于是小组讨论就变成了某某的中心发言。
   (2)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这是目前在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为了追求课堂上学习气氛的热烈,以显示教学上的宽松、民主,任凭学生的自言自语或大喊大叫,甚至对于学生的借机“放松一下”,或“吵闹一下” ,教师也会视而不见或一笑了之。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即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特征、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因素采取不同方式、策略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目前教学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灵活运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采取哪种教法,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都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都要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教学要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环环紧扣,跌宕起伏,妙趣横生。“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才是更好的教法。

  “3”:教学实施“落实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应具有全面性和适切性,必须清晰、具体而明确地表述,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在备课时,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要明确行为主体,学生即行为主体,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要明确行为动词(指向),陈述要明确具体,要可以观测,应采用《课程标准》上界定的行为动词,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不确定的语言;要明确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要明确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是指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一种程度或要求等。在叙写时,一般既可以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叙述,也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叙述。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分列若干点,目的是为清晰、真实地表达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行为动词的使用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对行为动词作了明确的界定: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知识用语是知道、理解、掌握和应用,技能的用语是初步学会、学会、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用语是感受、认识、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用语是体验、感悟、形成。

 “2”:课堂教学“两个追求”:阳光、高效

     一、 追求阳光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各学科特点的阳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善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阳光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阳光我自信,我学习我快乐”,让课堂充满阳光,充满活力。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阳光高效课堂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二、追求阳光高效课堂教学,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以生为本,要看三点:一是学生是否喜欢和期待上这一节课。教师是否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二是这一节课学生是否有以下收获:1、理解和积累所学新知,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2、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3、这一节课学生学习反馈的信息渠道是否畅通,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并快速反应跟进,查漏补缺,教学氛围和谐,教学效果良好。

 “1”:教学注重“一个环节”:阅读文本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阅读文本,只应是语文教学所为,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教学,只要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行了。其实不然,例如,美国学者柯尔说:“数学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对于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应重视阅读文本。
      一、阅读文本,有助于知识内化
      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首先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如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学生不是仅以理性躯壳进入“数学文本”,而是带着个体的体验、认知模式、情感态度展开阅读与理解,赋予数学知识以新意义、新价值。通过阅读,将外在显性知识内化为内在缄默知识,使新知识嵌入旧知识体系之中,最终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相互关联的有序整体。所以,课堂上要重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意义阐释,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感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阅读文本,有助于教学优化
      在教学中,通过阅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会产生深层次的反思与感悟,提升对所学新知识的认识,做到知其当然,而更知其所以然,知其一又能举一反三,知其中而又能优于外。所以,在阅读文本时,不能只是让学生读读、看看、念念,要注重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如,各种解法的依据是什么;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等,正因为对学习策略的不断反思和评价,而这种评价和反思又是借助于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来实现的。
      三、阅读文本,有助于学困生转化
      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对于语言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在课堂上对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而通过文本的阅读,有利于规范自己的学科语言和思维,提高知识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做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的个别学习首要的是教会学生阅读文本。国内一些较为成功的教学改革说明了这一点,如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突出自我感悟、自我练习。
     四、阅读文本,有助于学习个性化发展
     我们知道,不同的学生因为个体差异(知识基础、生活背景及思维方式等),对同一个学习素材,所做的假设、想象、推理、证明、判断、评价、体会、感悟等也不同。
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实质上是由消极的听讲者转变为主动的思考者的过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文本的功能,必须将文本阅读纳入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去。
     所以,文本阅读不应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专利。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课堂教学中都需要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文本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对所学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是对学生没有做好预习的弥补,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知和深入,更重要的是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文章录入:mredu    责任编辑:mredu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学习共同体——激发教师专业…
    5+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小学课堂教学常用教学模式
    我国地方课程开发的模式及其…
    关于双语教学模式转型重要性…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体现了…
    知识型企业的执行模式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