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淘宝乐园 | 一饱眼福 | 新法速递 | 微信 | 年历 | 办公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丛林网 >> 先生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典型教师案例一 对话“赤壁”苏轼          【字体: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典型教师案例一 对话“赤壁”苏轼
作者:英特尔未…    文章来源:英特尔® 教育在中国    点击数:2440    更新时间:2009-04-02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典型教师案例一:对话“赤壁”苏轼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语文教师赵威一直都很忧虑。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典型教师案例一 对话“赤壁”苏轼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赵威越来越意识到:新世纪的教育必将是终身教育,社会上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不断吸纳新的知识,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发展。这就要求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在赵威的辞典里,“终身学习的愿望”其核心是“长久的学习兴趣”;“终身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内涵就是“较强的自学能力”。身为教育工作者,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是赵威极为重要的责任。

然而赵威发现:不要提“长久的学习兴趣”、“较强的自学能力”了,当代中职学生只要没有“长久的厌学情绪”、“较强的‘捣蛋’能力”,做老师的就“阿弥陀佛”了。实际上这也是很多教师面临的窘境。在一所职业学校,手拿着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迎来的是越来越难以管理的学生,老师的课是一年比一年难上了,遑论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

过去那种靠“师道尊严”的地位、学识差距来迫使学生学习的手段已经一去不复返。当代学生比任何一个时代的学生都要有更多的渠道来获得知识。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学生与教师几乎能面对等量的信息,百度和谷歌的壮大,让教师“闻道在先”的优势几乎荡然无存。

在丰富多变的信息社会和多元化文化中,教师绝对不能再照本宣科。那么应如何精心设计单元和课程,才能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理解能力?又应该如何重新组织大量知识,才能使之吸引学生,帮助他们自发地、专注地进行探究学习,适应未来?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赵威这些一线教师。

未来教育打开天窗

2000年8月,赵威接受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之后,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体验、感悟、反思,赵威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关键的设计策略就是围绕着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来建设课程,让学习变得主动起来。如果不让学生提出并探究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而只是教给学生课本中现有的“专家”答案,那么教学活动必将流于表面化和盲目性,最终导致学生对重要概念的肤浅认识。长此以往,学生有可能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却缺乏解决具体情境中新问题的能力,更没有发现问题的敏感和习惯。这样的学生,其创新性可想而知。

英特尔®未来教育所蕴含的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多元智能等理念和教学策略,尤其是其提出的框架问题设计,还为现代班级培训体制下的“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框架问题设计好像是一个扇形,以基本问题为根,单元问题、内容问题逐层展开,合拢后呈现为漏斗状,它可以引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做螺旋式上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奋点,都能得到锻炼,也都能收获自信和满足。

赵威马上将未来教育的理念运用到了实际教学中。高二第二学期的语文课本中,一个教学重点是北宋大文豪苏轼被贬黄州时期的两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而苏轼作品中包含的复杂甚至矛盾的思想一直是教学中较难把握的难点,尤其是对于21世纪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如今的中学生有着显著的时代特点:在视频占据阅读领域、信息极大丰富的今天,“打着电脑游戏、看着漫画长大”的他们普遍对书面文字尤其是经典文学的感受少得可怜,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花费时间进行深度阅读,对文字描写的美感难以产生共鸣。

但是赵威也看到了他们身上有利于学习的一面。当今学生的个性和表现欲异常强烈。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别人对自己的理解和认同。凡具有自我肯定性质的工作,他们都有兴趣,而且不怕困难,努力完成。因为他们由此获得了心灵的满足。于是,赵威想用未来教育的理念和项目设计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名篇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与古人神交,正确看待苏轼的思想情感,汲取其精华为今人所用。她摒弃了以前普遍采用的“朗读课文—逐句解释—背诵默写”的死板教学模式,将课程设计为一个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会,让学生分组去查阅资料自学和讨论,制作演示文稿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

舒展自主学习的翅膀

根据未来教育项目对培养创新性思维的理念,教师需要设计一些激发讨论和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们去探索。因此,教师的作用很重要。为了拉近现代学生和古代的苏轼之间的距离,赵威为“对话‘赤壁’苏轼”精心设计了许多可以激发讨论的问题,包括“赤壁边的苏轼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表露了他怎样的情感?这份情感表露真实吗?”、“像苏轼一样,我们也难免遇到挫折与烦恼。你最烦恼的事情是什么?”、“如果穿越时空隧道,与‘赤壁’苏轼见面,你最想问他的一个问题是什么?”等等。最后,赵威还让学生们思考“困难和挫折真的能使人成长吗?”这些问题都是以前在语文课堂上闻所未闻的,在传统的老师看来,属于严重跑题。

但是让赵威欣慰的是,学生们对新教学方式的反应十分雀跃,教学成果也非常显著,充分证明了未来教育理念的实用性。她说,以“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为支撑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使小组合作、互动学习等有效的学习形式成为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多元化的教学任务和评价机制适应了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都不断提高。逐层深入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问题引导着学生活跃思维,高效交流,教学重点和难点顺利攻克。

以前对古典文学缺乏兴趣的学生不见了。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和演示文稿的制作报以极大的热情,尤其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分组、交流,给学习小组起个性化的创意名称,并调查同龄人最烦恼的事,这些都满足了青少年自我表现和相互交流的需求。“彩云间”、“新建文件夹”、“听雨威湖”,一个个神采飞扬的名字诞生。许多同学还为自己的组名撰写了颇具文采和个性的解说词。赵威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的学生是如此有想象力,对文字的应用如此随心。

“自评互评,分享与交流”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阅。以前,赵威认为大部分学生(尤其是职高学生)缺少的是自信心、责任心和学习主动性,但是,在学习展示过程中,她发现同学们自我表现的欲望让他们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并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会了交流和为一个目标而努力。

开放式的学习过程同时也让赵威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对过去认为无法交流的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支撑的教学更容易创造具有丰富内涵的、充满人文气息的和谐氛围。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只起“导”与“托”的辅助作用。学生在体验、感悟和活动方面的能力并不一定比教师差。使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心灵沟通、情感交融、思想碰撞。这样的教学氛围更容易形成内心世界的丰富与人格空间的博大。在“对话‘赤壁’苏轼”教学中,有两个细节给赵威留下了深刻印象:

针对学生懊恼于自己家庭的清贫,赵威为学生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古罗马一个出身寒微的将军,面对贵族子弟的无礼挑衅,坦然应答:“我的确是鞋匠的儿子。但是,我家的荣耀从我开始,你家的荣耀却到你为止!”话音落下,教室里安静了好几秒,几十双专注的眼睛流露着感动与震撼。“厉害!”当学生由衷的赞美脱口而出时,她知道,她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自尊自强的种子。

一组学生在交流学习感悟时讲到:“也许世俗真的可以击垮一切,但它唯一不能击垮的,便是一颗旷达的心!”赵威站在教室一角,看着学生坚定的神情,不禁感慨:苏轼若地下有知,是否也会为有这样的知音而欣慰呢!有如此感悟的学生,面对人生前路的风雨挫折,是否会多一点坚持与自信呢!

在未来教育倡导的创新学习中,赵威成为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让今天的学生们透过千年历史,将远古赤壁拉到了身边。

文章录入:qinggil    责任编辑:qinggi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典型教师…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典型教师…
    英特尔® 教育在中国
    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