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淘宝乐园 | 一饱眼福 | 新法速递 | 微信 | 年历 | 办公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丛林网 >> 先生教育网 >> 教育理论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校本课程建设的四个关键问题          【字体:
校本课程建设的四个关键问题
作者:徐莉 夏桂…    文章来源:新校长传媒    点击数:5069    更新时间:2017-09-24    

校本课程建设的四个关键问题

要建设符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并最终发展为学校文化,只需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

  • 校本课程的设计路径是什么?

  • 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是什么?

  • 校本课程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 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


前不久,来自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的徐莉老师在某活动上,基于对22所学校的课程展示,深入讲解了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也许能给您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一点灵感。


校本课程的三种设计路径


  • 第一种路径,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贵州省杉木坪完小所做的三项乡土课程活动:不同泥土中的种子谁先发芽实验、校园植物调查以及民间造纸术调查。这三个活动在现有的小学语文、科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内实验、探究中都可以找到相类似的课程安排,但被许多学校、老师所忽视。


不同泥土中的种子谁先发芽实验,看起来是个简单的科学课实验,杉木坪完小老师在科学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针对他们感兴趣的不同变量,进行实验探究。它是对于科学教材实验的一种延伸,对看似铁板一样无法改动的教材,基于乡土特点和学生学情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其本质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乡村老师可以在现有国家教材的基础上,不改换结构,只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造,加上自己的地方特色,形成有乡村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同时不需要重新开发自己的校本教材,是一种扬长避短,节约精力的方式方法。


第二种路径,整合:跨科、跨班、混龄等多种模式混合


整合可以是一种跨班级、跨年级的整合。贵州省杉木坪完小组织的民间造纸术调查活动中就运用了班级、年级整合的方法,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三、四、五、六年级共20名学生参与了调查活动,但是这也存在着没法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的问题。而针对这个问题,龙王小学就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龙王小学的活动很多,有以农耕基地为基础的耕种体验活动,有体现地域文明的种植中草药活动,以及包含乡土特色民俗风情的养蜂、制作凉面活动等等。


他们在周二三四下午第三节课安排了兴趣课,这是个社团性质的课程,学生们可以自由报名选择自己喜欢的,这点就很好地体现了跨年级、班级的整合。


整合也可以是一种跨学科的整合,比如说范家小学的挖野菜、采野果的活动就是科学、美术以及语文等多学科的整合。


整合更是多种模式的混合,即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课表上每个课时换一个科目来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把同一个任课老师的几门课排在一起,但具体每次课程的时长可由教师自己掌控。徐莉老师的课堂为例,课表上一整个下午的科学、美术、音乐都由她承担,那既可以按照课表来上,也可以这个下午都上美术课、而下一次都上科学或者音乐课,还可以一个下午分成两段,完成其中两个科目的教学任务,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们刚拿出画笔、一幅画还没有完成就得下课去参加另一节音乐课的尴尬境地。


  • 第三种路径,多元主体参与,让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及专家都参与进来


在课程进行中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参加本次培训的学校展示的很多活动都借助了家长及社区的力量来开展,如王二保小学的故事妈妈活动、种西瓜活动,太平桥乡清和小学跳锅庄活动,程庄小学寻访青龙岗传说的活动等等。


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


在校本课程推行实施中,“不够日常化”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如果一个方案得不到外源的课程师资就做不了,说明设计者没把这个方案当作日常化、长期发展的规划。课程规划应该是有没有支持都能做的东西、本身就应该是日常化的、可长期实施的。这样,才能最终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天津市河北区新开小学将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终身发展的能力,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目前该校的校本课程已经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实施路径。


  • 途径一:校本课程课表化


学校把学科类课程纳入课表,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各班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担任此课程的指导教师,通过校本课程课表化,保证了校本课程的落实和实施。


  • 途径二:第二课堂活动的设立


学校的艺术类校本课程主要是利用在每周三的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开展。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申报一门课程,学校打破班级、年级的界限,统一安排。课程突破了传统学科课程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丰富了学科课程的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途径三:读书特色活动的开展


学校将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作为校本课程研究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如:校园读书节,以读书节为载体推动学校的读书活动。每年确立一个主题,为期一周,每届读书节出一本成果集。主题可以是“让书香溢满新开校园”“好书伴我成长”“博览群书、增长智慧”“快乐阅读、快乐写作”“阅读与未来”“读红色经典,抒爱国情怀”等等。以主题作为纽带来带动整年的读书活动,每年的读书节在总结一年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主题。可以说,每年一周的读书节既是全年读书活动成果的展示,也是对今后读书活动的引领。


校本课程设计成功的关键


校本课程设计的成功关键,是要弄清:


  • 为什么做,即弄清学校的现状,在现状的基础上展开;

  • 像优秀案例学习,即发现当下教育选题最前沿、最优秀的教育者、研究者,选取自己的方向;

  • 自己怎么做


“自己怎么做”是关键中的关键,它又包含:目标、过程、资源几个部分。


第一,有目标目标是指学校、班级、家长应该怎么样,不是正确而无用的话,应该是切实、可以检验的。最开始做目标的时候就应该想好,应该怎样评价这个课程的效果,各方的收获怎样表现出来。


第二,过程过程意味着这件事你做了。除了拍照、录音、录影等常见的方式外,手记和动态记录也是一种记录方式。手记可以是记录轶事,多描述而不判断,减少干扰,记录下孩子最真实的故事和形态;检核表也是手记的一种,学生作业的提交情况、他们的成长档案等。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观察表、教师课堂移动路线图、学生互动关系记录图等都是很好的记录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观察表


教师课堂移动路线图


学生互动关系记录图


第三,支持和资源能看得到自己缺什么是很重要的,对于这一点要清楚自己是谁,我是谁里包括我还缺什么,缺什么是课程设计者要想清楚的;如何获得资源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校本课程应当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


教学内容、方式及其所对应的评估方式应该是丰富的、多样化的,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主体的灵活:教师、学生课程等都可以成为教学的主体、评估的对象;

时间的灵活: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是教学的时间,而不必囿于上课的几十分钟;

功能的灵活: 组织教学、奖励、拓展活动、进修等等;

方式的灵活:可选择听、看、说、写、读、演、思、做;

内容的灵活: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比较分析,可选、可创……


以天津市河北区新开小学为例,在老师评价方面,学校采用教师成长档案的方式见证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将个人教学中的感知、收获以及成绩收入教师成长档案中,每学期进行交流总结。特别是青年教师,以“1+1”的专业模式要求他们,除掌握自己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技能外,还要努力熟知一门校本课程。


这是一种动态的评价方式,激发教师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学习中来。


此外,学校还融入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每学期末,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填写对教师的评价意见,包括学生最喜欢的校本课程是什么,最喜欢任教校本课程的教师等,还可以请学生和家长为校本课程的建设提出建议。


在学生的评价方面,要寻找亮点以鼓励、促进其进步;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多维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雏鹰争星”“展示汇报”“学生成长袋”等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这是一种开放的评价方式。


总之,关于课程,学校要设计的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案,而是自己知道得失的方案。把优点最大化,同时也明白这个方案的缺点是什么,下次去改进。在这一过程中,再结合学校自身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最终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进行校本化理解、整合为校本课程整体。


作者 | 徐莉、夏桂敏

来源 |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未来教育家杂志综合整理

文章录入:mredu    责任编辑:mredu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尚美:打造学校课程的文化空…
    农村小学的黏贴画校本课程:…
    未来学校建设的三层境界
    “先学后教” 打造灵动课堂
    成长方程式:无可替代的成长…
    105年前的中学课程表
    校本教研还缺些什么
    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