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淘宝乐园 | 一饱眼福 | 新法速递 | 微信 | 年历 | 办公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丛林网 >> 先生教育网 >> 教育理论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字体:
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王乙琨    文章来源:校长派    点击数:7401    更新时间:2017-09-03    

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选择性、现代性、探索性、数字化


编者按
“家门口的幼儿园,只要教英语就说自己是双语幼儿园。只要聘一名外教,就说自己是国际化幼儿园。学费成倍涨……”这是最近从一位朋友处听到的抱怨。


基础教育与学前教育在办学模式和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有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追求国际化早已是教育的大趋势。培养国际化人才也是众多学校所倡导的人才培养方向。在畅想未来教育的今天,全球化、国际化更是重要的关键词。


但在基础教育领域,类似的事件也同样存在,一些学校开设几门国际课程、聘请几位外教、甚至举办几次万圣节活动,就称自己开展了国际教育。试问这种伪国际教育能否对人才培养有促进作用?


真正的国际教育或国际化教育,对于很多学校来说遥不可及。没有资金、没有师资、没有课程,如何能向着国际化靠拢?然而,在“校长派”所采访过的国际部、国际学校校长、国际教育专家口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国际教育是实践,但更是一种理念的引领。


伪国际教育:以现象代替本质,重结果忽略过程


正如上述所说,我国在国际教育领域存在着颇多误区。北京芳草地国际教育集团校长刘飞就曾明确指出了这一点:


刘飞

北京芳草地国际教育集团校长

有外教、外籍学生不一定是国际化,过洋节、组织海外交流不一定是国际化,开设第二语言也不一定就是国际化……

目前国际化办学的最大问题,在于以现象代替本质,从思想到实践上的混乱,造成了很多国内学校的国际化教育仅仅是“变着花样搞活动”,与国际化内涵仍有距离。

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长看准了海外教育市场,希望通过国际学校实现将孩子送出国的愿望。

这一心态让很多家长和学校产生了功利心,很多国际学校也将国际教育彻底变为“洋高考”,学生依旧没能逃脱应试教育的痕迹。


但在力迈中美国际学校校长刘学言看来,选择国际教育,也是选择了一种教育理念,家长不应该以出国为目的。

 

刘学言

力迈中美国际学校校长

出国接受更好的教育并没有错,但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家长来说,不应该通过忽略甚至牺牲教育过程完成这样的目标。


在正常的教育规律下,如果孩子从小具备极好的学习天赋,那么进入顶尖学府是顺理成章。但如果孩子并不擅长钻研和学习,进入普通大学或许是更加适合的选择。反观中国家长,早早为孩子定下了名校的目标,实属本末倒置。

网络上有句话叫做“走得太快,就会忽略了路边的风景”。刘学言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追求结果,还应该享受过程,要想明白受教育的目的。

开展国际教育要掌握四大趋势


既然如此,什么才是真正的国际教育?学生应该从国际教育的体验中收获什么?


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认为,国际教育有四大主流趋势。若对此不了解,国际化就会成为空谈。

唐盛昌

上海中学原校长


国际化首先需要课程具有选择性。


例如在IB体系中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学科内选择不同难度的子课程,仅从数学学科来看,共分为了“数学学习”、“标准水平”、“较高水平”、“进一步的数学”4个级别,从生活应用数学、文科专业水平数学、理科专业水平数学到培养未来数学专业人才,每一个级别都包含了广泛的数学内容,但深度各有不同,跨度之大远超国内课程设置。高度的选择性,是国际课程的主流核心。


其次,教学内容也应该体现出现代性,即使是传统知识,也要有现代的理解。


如今学生花很多时间学习数学笔算,但在电子设备普及的今天很少会在生活中应用。

相反,在电子设备上的输入错误却很常见,这意味着未来生活对学生估算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快速反应答案是否正确的能力。因此,今天在“加减乘除”上的教学要求应该适当降低。

此外,在教学方法上,国际教育更加注重探索性和数字化。


以理化试验为例,国际课程注重“探索性实验”而非“验证性实验”,重在提升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例如用发光二极管测量普朗克常数,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学生甚至可以想出一种以前从未有人尝试过的测量方法,只要方式走得通,测量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这种重过程、轻结果的培养方式,能够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更人性、更个性、更贴近现实的教育内涵,才应该是国际教育所追求的,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际教育与传统教育密不可分


除国际教育的主流趋势外,在谈及国际教育时,与之一起出现最多的还有“本土化”和“传统文化”。


为何国际与传统联系得如此紧密。很多校长给出了他们的思考。


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校长马骊和北京三十五中国际部校长王红军,不约而同地提到过,要用传统文化培养国际化的中国人。


在三十五中国际部里,学校开设了茶艺、书法、国画、篆刻、太极、武术、民族器乐、民俗等多门鲜明传统文化色彩的课程,要求每个孩子至少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项技艺。


王红军

北京三十五中国际部校长

我希望将来每个孩子走出国门的时候都能带着自己的民族自信。当一个孩子身处海外,面对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种族,他的优势不在于英语,而是对于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站在世界的角度和世界对话。


北师大二附国际部则会在每年期中考试结束后举办传统文化周,带着学生们走进安徽、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亲身感受民族文化,尝试制作唐三彩、竹简、瓷器等。


马骊

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校长


当学生走出国门,能让他们引以为豪的,很多都是老祖宗的东西,学生应该知道这些。


通过这些活动所掌握的技术,所引发的民族热情,让很多留学海外的孩子成立了武术社、书法社等,在国外的校园里继续传播着中国文化,也让学生成为了一位小小领袖。


“民族的本身就是国际的,美国的教育可以引进,孔子学院也可以走出去,教育不应该割裂,哪怕是国际学校”。刘学言这样看待中外教育之间的融合关系。



其实,不仅仅是文化,在课程方面,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多可取之处。


目前一些英国学校便引入了中国的数学教材,译本几乎与原版一模一样。从2018年起,英国的老师可以选择使用一套共36本的编译教材--《真实上海数学》。这足以证明我国在教学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教授曾说过,中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结构严谨、内容选择科学性强、内容呈现和排列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这也是举世公认的特点。


刘飞认为:每种教育方法都有其优势,要结合,而不是舍其一。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芳草地”倡导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应该“执两用中”。中,不是中间,而是立足中国基础教育,在恰到好处的适度点上着力。

文章录入:mredu    责任编辑:mredu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